20231014走进北京方志馆“志说‘一城三带’专题展览”

来源: 时间:2023-10-14 15:44:38 点击:376次

走进北京市方志馆“志说‘一城三带’专题展览”

“北京中轴线”系列活动课程

2023年10月14日,秋高气爽,金融街少年宫继续举办“北京中轴线”系列活动,本学期第一站就走进了被誉为“北京历史记忆的宝库、乡土教育的课堂、记住乡愁的精神家园”的北京市方志馆,同学们在“志说‘一城三带’专题展览”中研学。

志载北京,站在北京方志馆一层錾铜浮雕工艺铸成的主题墙前,主讲教师史宁先是抛出了“方志”是什么的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了这条正在申遗的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至钟鼓楼,全长7.86公里。高十米、宽十米的主题墙借鉴中国古代旧志舆图的设计形式,以“山、水、城、线”四元素力求展现北京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积淀。史老师带着同学们辨识了北京城的两大水系,一是被誉为北京城母亲河的永定河水系,一是潮白河水系。在史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还在主题墙上找到了北京城现在已经拥有的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猿人遗址、故宫、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颐和园、天坛、大运河。

温故知新,史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位于方志馆四层的“志说‘一城三带’专题展览”。“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的北京,周初建城肇始,金代始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终为营国之最,已经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展厅中,一幅“北京老城变迁示意图”成了同学们关注的焦点。追溯一地之历史,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古往今来、朝代更替指的是时间;这片土地的变迁则可指代空间,地名往往是了解其中奥秘的一把钥匙。结合上学期“北京中轴线”活动课程和“博物馆知性之旅”系列活动,有些同学曾实地探访过的建筑和文化带,史老师从北京的“改名史”—“燕”“幽”与“蓟”讲到北京内外城结构为什么不是嵌套的“回”字形,而是上窄下宽的“凸”字形,刘秉忠主持修筑大都城、为城墙遮风挡雨穿“蓑衣”、郭守敬献策通漕运,用故事结合知识点,回顾以往课程。

勾连古今,沿着展厅中的时间隧道,一张老北京地图、一幅妙应寺白塔旧照片、一座元大都蓑衣土城墙模型、一块刻有“河大营造”的长城文字砖,展厅中处处都有故事。史老师充分利用这些展陈,边走边给大家讲述:原本就是一个边陲小镇的北京,到了隋唐时期,修筑了大运河,涿郡是大运河的终点,见证了北京城从边陲小镇华丽转身为军事重镇的历史变迁。刘秉忠是如何选择元大都城址及确定中轴线。《顺义县志》中记载了窦燕山家族故事,就是与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内容。

一问一答,史老师一会儿向大家展示蓟草的照片,讲述着北京城与这种植物的关系,一会儿又用一段小视频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曾攀登被誉为“天险”的司马台长城时的青春故事,他边讲解边提问,为什么北京城也可以称作是一座从河上漂来的城市?为什么元大都各个城门的名字,除了肃清门之外都取自周易?元朝有两条中轴线,哪条中轴线才是现在北京城内的中轴线?

当同学们跟随老师从建城立都、营国之最,千年运河、流动家园,巍巍长城、精神象征,山水人和、家国情怀这四个单元版块缓步前行时,就仿佛是漫步在三千年北京方志文化长河堤岸上,欣赏着北京城历史变迁,倾听着北京城千年过往,感受着北京城深厚底蕴,唤醒着北京城文化记忆。了解“一城三带”,感知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让城市留住记忆,让我们记住乡愁。


精彩瞬间幻灯片.jpg



地址:西城区鲍家街甲2号 邮编:100031 招生咨询:66020840 值班电话:66020655 工作时间:周三到周日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