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穿越时光 探寻金中都

来源: 时间:2024-04-20 15:36:45 点击:47次

2024年4月20日,金融街少年宫“探寻北京中轴线”系列活动课程的第六站踏上了探寻金中都的旅程。季春时节,早间天空虽阴沉,空气中略带凉意,但丝毫没有影响同学和家长们学习的热情,临近中午,天气逐渐回暖,最终阳光洒满大地,仿佛历史的光辉也在我们眼前缓缓铺陈开来。

1

报春亭下,研学队伍集合完毕,目光所及,顺着史老师手指的方向,不远的一处石墩,便是昔日金中都的应天门遗址。史老师讲到,应天门作为金中都的南门,其地位与明清紫禁城的天安门相仿,都是王朝政治权力的象征。它见证了金朝的兴盛与衰落,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师生继续向着金中都公园的大门进发。途中,一块石碑引人注目,独特的字体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之心。纷纷猜测是什么字的时候,史老师揭秘了答案。原来这是用篆书书写的异形字——“金中都”。

踏上宣阳桥,眼前豁然开朗,桥下流水潺潺,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宣阳门,曾经的皇城南门,就位于此处。它如清朝的正阳门一般,与应天门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金中都的城市轴线,体现了金朝的城市规划理念。站在桥上,可以想象当年金朝皇帝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场景时的庄重与威严。

2

进入金中都公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园中的雕塑。在园林的北侧,散落着一组独具特色的雕塑。其中,一位身着棉袍的金女真人形象栩栩如生,他轻抚马首,旁边还摆放着卸下的马鞍,生动地展现了女真人游牧与渔猎的生活场景,这组雕塑的主题正是金人的游牧生活。这人看着身材高大,然而史老师指出,历史上的女真人身形比较矮小,牛马是重要的生活资料,他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每天吃肉。

而在不远处,一组群雕则生动描绘了金朝的都城营造场景。新都城仿照东京汴梁的建筑制式进行营造,呈现了宏伟与壮观。雕塑中,与郭守敬、样式雷等齐名的金中都总设计师张浩与工匠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营造法式,工匠们忙碌着测量、凿石,展现出了当时营造都城的宏大工程场景。史老师发布的小任务是让同学们寻找这组雕塑中的特别之处。几经观察和猜测,同学们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一把“神秘”的尺子上。此时,史老师手持一盒特殊的卷尺——现代鲁班尺,讲述其背后的玄机。鲁班尺是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在风水文化和建筑文化中,被广泛用于确定住宅门户和家具的吉利尺寸,以祈求平安吉祥。

3

公园最南边的“建都之始——北京建都870年纪念展”是今天研学的最后一站。展陈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尽的文字资料以及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示了北京建都870年来的辉煌历程。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迁至燕京,并更名为金中都,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北京正式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开启了北京作为首都的新纪元。

借助展陈,史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金中都的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金中都遵循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原则进行布局,体现了王者居中的思想,是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这种布局理念对后世元明清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有了与应天门、宣阳门、鱼藻池、龙津桥等位置与功能相关的天安门、正阳门、西苑、正阳桥等。同学们通过展陈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和史料,也同时了解了北京作为首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面貌和文化特色。

“公元1153年4月21日定都中都大兴府”,北京的建都史以此为开端,巧合的是,与研学之日仅差1天,我们即将迎来北京建都871年。在北京历史发展进程中,金中都地位的确立,使北京完成了由“城”到“都”的身份转换,在华夏都城营建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元明清定都北京打下了坚实基础。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更激发了同学们想要深入探寻这座古城历史文化基因的热情。随着本次研学课程的脚步,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沉睡的历史中,游历了那个金戈铁马、繁华一时的金朝,感悟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北京,同时也增添了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10.jpg

0O7A0038.jpg



下一篇:暂无

地址:西城区鲍家街甲2号 邮编:100031 招生咨询:66020840 值班电话:66020655 工作时间:周三到周日9:00—16:00